李晓冰:​口才的艺术性要为实用性服务

  演讲主题

口才的艺术性要为实用性服务

嘉宾:李晓冰

高级编辑,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专题部副主任,《小喇叭》节目负责人,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青少年儿童节目工作委员会(广播)秘书长。

图片

图片

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也谢谢大家能够坐在这儿听我一个外人说内行的话,很紧张。站在这里有一个感觉,大概也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曾经和现在这种感觉有相同的心境。十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普通话考试,也就是咱们经常用的一级甲等的考试,那个考试曾经是我们作为一个主持人必备的。那次考试跟今天特别类似,而且顺序也特别类似,我那组是五个人,前面两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新闻播音员,袁杰、晓程,两个著名的新闻播音员,都是播了二十多年的新闻节目了,所以他们的普通话应该是最标准的中国普通话。第三位就是我,往后一看又有两位,一位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李瑞英,第五位是咱们已故的新闻播音员罗京,这四个主播夹我一个编辑在中间,我当时要考普通话并不是要做主持人。那天考试的老师其中一位是张颂老师,还有两位更厉害的,就是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两大腕,一个是铁成、一个是方明,

当时,我害怕,我紧张、我怎么办呢?那个考试里头有一个考试环节是自由发言,自由交流。我发现,前面那个读音那都是标准的,没办法,谁也改不了,只有这个自由发言可能是我最拿手、最擅长的,因为我是编辑记者出身的。在考试之前我还跟罗京说,我说太紧张了,夹在你们中间。罗京说,这样吧,咱俩换一下,我来第三,你来第五。结果没换成就把我叫进去了,于是我就开始自由发挥,可能是因为把张颂老师给侃哭了,我就得了很高分,估计比他们4个都高。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口才是什么样的一个作用,也就是把我一个不是播音员的人能够完成这个一级甲等的最高考试,所以口才是非常重要的。


少儿好口才的标准


今天到这里来,也是惶恐,因为三年以前和两个黄鹂肖博士相识,相识以后又合作,非常愉快,知道他们一直在做少儿口才教育,我也觉得很欣慰。我认为口才是一门艺术。在中国,一个好的口才能够把自己所有东西都改变,虽然它是口语交际使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他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它就要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艺术的规范,之所以成为口才,是因为他在语言表达上有特殊性。

第一,我个人认为好的口才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也就是说,能够从他的口才中体会到他的内涵、他的学识、他的才华,他的博大精深,所以每一个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一点体现出来,那就说明他有好的口才。

第二,好的口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智慧,能够在交际和谈话过程中,非常敏锐地洞察对方,能使自己非常快地转变思路,并于对方的语言协同在一起,而且还要引导他,引导他到自己的语言环境里,所以他要非常智慧。

第三,好的口才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幽默感和艺术才华。也就是说,他能够在谈话的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一些幽默的语言、幽默的素材,让谈话的环境变的非常轻松、愉快,而且很容易能够接近自己要谈话的目的,也就是完成自己的目标。

第四,好的口才能够体现出一个人领导才干,也就是他的讲话、讲演、甚至在发言过程中,能够起到鼓动性、号召性,能够让人感觉到他可信,他能体现出一个很好的领导才能,所以好的口才是对人的一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不是做口才研究的,所以我觉得能够参加这个会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够把我自己对口才的这种理解跟大家进行交流,也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我,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和角度批评和对我们不正确的口才的培养和培训进行批评。


口才的艺术性要为实用性服务


我认为,口才是一种实用类的工具,他有艺术性,但这种艺术性必须要为他的实用性负责,也就是为他的实用性服务,我们在实用性上应该有这些方面,首先就是交际、同龄人的谈话,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要培养孩子跟同龄人的交际、谈话,还有一方面,要体现在谈判,我们不能认为小孩、小朋友就没有谈判,他们谈判的机会很多,比如说为一个糖纸,他们很可能要有交易;为了抄作业,他也会有交易,谈判他要有口才。    

还有就是辩论,在大学和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辩论会是非常多的,我也参加和参观了很多辩论会,尤其是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自己的孩子,我也提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他最喜欢的就是辩论会,他在辩论会上永远是最佳辩手,为什么是最佳辩手呢,就是他在辩论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旨,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表达的方式要恰当、要正确,甚至要让听众、甚至是对手比较服气,这个也是需要口才的。

还有一个是律师辩护,小朋友之间也经常找一个中间人,说你来断一断,如果你口才不好,很可能把两边的事态给闹大,也许你口才好,就能把这个事情给平息。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口才的培养,我也同意刚才各位老师、各位专家所提到的,口才不完全是要表演在我们的意图领域,比如说讲故事、比如说讲演、比如说朗诵、朗读,甚至还有一些话剧表演等等,这些艺术领域的确实需要你的好口才,尤其是你好口才里边最硬件的部分,也就是口齿伶俐、语气、表达、表演,甚至你的表情,甚至动作等等,都需要在这些艺术领域里。但是真正的好的口才,还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我们日常的交际过程中,从这个实用性角度来说,我认为好的口才有这么几个要求,一个就是能够用简洁明白的口语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且他表达的过程中,不罗嗦,不含糊不支支吾吾,不吭哧,一定要简练明快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第一个要求。

第二,就是要有逻辑性,你想讲什么,你怎么讲,你怎么样说出来,对方才能够同意你的观点,你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一定要有逻辑,要主题鲜明,而且要立场鲜明,我自己要代表我的立场,我不能含糊,我不能说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这个不是好的口才,好的口才是能够把他的主战场变成你的主战场,把他的语境变成你的语境,把他所塑造的环境拉到你的环境之中,让你来主导,这才是一个好的口才。

第三,也就是说,要能左右话题,我突然在谈判或者交流过程中,发现跑了、话题偏了,我还能够机制的用我的语言把话题拉到正确的谈话中来,这个也应该是口才应该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研究口才,我们《小喇叭》也好,广播也好,研究都是播音主持,甚至发音方面的技术和技巧,我们对于交际口才,确实研究的不多,但是我们可以用几个例子来说一下这个口才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大概几年以前曾经遇到过的一些口才、认为自己口才非常棒的,但是失败的例子。  

我举一个男生的例子,举一个女生的例子,一个男生的例子,好像是南方一个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到北京来找工作,然后就到我们《小喇叭》组来,跟我们谈,他说他自己认为自己的口才非常棒,所以希望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于是他就跟我谈了很多很多他的设想,大概有一上午的时间吧,我几乎插不上一句话,完全在听他对我们《小喇叭》的将来,甚至、几年、几十年,几百年以后的设想,甚至要把《小喇叭》带向国内最高领域,甚至要带向国外,东南亚、美国等等等等,我听的是热血沸腾,但是这个孩子,我们没有办法给他打一个评语,如果他能够在《小喇叭》工作,我们《小喇叭》至少得有几十个亿、或者几百个亿才能够完成,这样不切实际的认为自己口才很好,讲的我非常激动的一个例子,结果他失败了,我认为我要实用,你跟我讲实用的东西,你还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你就把你所有的口才、所有的智慧都展示出来了,我确实能够在你这个智慧、在你的思想中选择我需要的东西。你这些宏图大志,你可以去比我们《小喇叭》,甚至比电台更高一级的地方发展,所以这个孩子最后走的时候说,我是不是讲的不好,我说你讲的非常好,就是没给我们机会,让我表达一下,所以咱们两个一上午,我一直在做一个好的听众,在做一个负责任的听众,但是我没有办法插进去,你那个口才太厉害了,但是用错了地方。  

还有一个是更早一些时间的,是传媒大学广告系的女孩,到《小喇叭》来推销自己,他说我马上要毕业了,大家都说我的口才非常棒,我也觉得自己口才好,所以我就到《小喇叭》来,我说你到《小喇叭》来,你做什么?做主持人吧,我们可以直接要播音系的,甚至我们还有一些演员,我们当时的主持阵容非常强大,他说我不是来做主持的,我是来做你的商业方面的沟通的,比如说我谈判的技巧,我怎么怎么样,谈了很多很多以后,我又发现这个女孩确实口才非常棒,但是他往往是在卖弄自己的口才,卖弄自己的知识,卖弄自己的学问,并没有把真实要做的事说出来,这个孩子也是输在了太能说,我们后来招了几个学生,招了几个主持人都是实实在在,就是我能做什么,这个交流非常直接,非常的直白,我不能做什么,也是非常直白,经过我们的考量,我们觉得他不能做的部分,我们可以忽略,他能做的部分正是我们需要的,这样他才真正的走进了我们的《小喇叭》,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主持人郑晶姐姐和春天姐姐都是这样进来的。  

所以说好的口才有时候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你口才变成卖弄的时候,他就适得其反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口才的教育者,希望能够把这个口才让它适时、适度,而不是变成一种张扬的、变成一种无度的口才的表现。所以说,我在这里,只是把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告诉大家。在口才方面,我接到肖博士给我的任务以后,也确实有一段时间了,因为忙,所以没有特别深入地去思考,但是我静下来思考的时候,我就发现好的定义,甚至好的标准,还不能完全说清楚,只能说模模糊糊的,因为我没有做到认真的研究定义。我只能说我把几个误区告诉大家,也就是说在口才表达上不能特别的张扬,这是我特别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孩子,在辩论会上,辩论已经成吵架,也就是说他用声音的分贝和语速来压制对方,这只是形式上,而内容和思想上他没有跟上,所以使辩论会变成了吵架,甚至是很不好听的吵架会,所以希望在口才培养上,要让孩子说清楚,不是用高声、不是用快的语速。  

还有一方面就是一定要适合少儿的年龄,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不是成人,孩子就要有孩子的特点,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前不久,也就是好多人都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其中就有一个青少组比赛,全国大概有11万多人参加了这个比赛,能够到北京领奖或者参加决赛的不足50人,在这么多的比赛中我和曹灿老师同时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不说孩子话,他们完全是在模拟大人、甚至老师教给他们的方式表演,有的表演的好,有的表演的痕迹很重,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孩子的特点,要让他自己主导,而不是我们去教他。


要把全国小学生统一的说话腔调扭转过来


再有,我们作为一个培训机构,作为一个培训的老师,就要特别注意的是掰一掰学校腔,尤其是全国统一的小学生的调儿,一听就是学校调儿,他找不到起伏,找不到重音,找不到重点,自己瞎规定,自己找一个地方就起,找一个地方就落。从幼儿园的孩子一直到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是一个调,全国都是一个调儿,而且不知道这个调儿应该怎么标,上来就是大家好,我是谁谁谁,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好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好大好大的树......我们作为口才领导者、实践者甚至是教育者,我们一定要纠正孩子的这个调儿,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努力,而且我自己还是中国搞电影电视青少年广播节目委员会的秘书长,我们全国少儿节目主持人、全国少儿节目的节目组都在做这个工作,但是到现在,那是九牛一毛,根本掰不过来。

   那么,我们就希望你们在座的这些口才的教育家们、教育者们,帮助这个社会把这个调儿去掉,这个调儿太难听了,就像刚才说的参观了军营一样,实在是不好听,怎么样说话,就是口语,就是明朗、就是直截了当,这是最好的表现形式。还有就是千万不要让孩子诡辩,在口才这方面,孩子诡辩很容易和好口才混在一起,你觉得这孩子伶牙俐齿,甚至是非常非常的有哪个范,他有可能是在诡辩,如果他要把口才技巧用在诡辩上,他的方向就错了,所以我们能够参加这个大会,不光是对两个黄鹂,我来表示祝贺,再一个,在这个方面,我确实是打酱油的,我实在是说不出更多的专业理论,但是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甚至是儿童语言的欣赏者和鉴赏者,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耽误大家时间了,谢谢!

【本文根据嘉宾在“2015全国少儿口才教育领导者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