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大学生被“社恐”困扰,口才课程可以改变孩子的社交力吗?

来源:两个黄鹂教育公众号    /    编辑人:小黄鹂    /    编辑时间:2021-12 月 02 日

— 摘要 —

中国青年报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数据,255所高校调查问卷中,80.2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的大学生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的大学生表示有严重的社恐。

两个黄鹂好口才更自信

近日,中国青年报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数据,255所高校调查问卷中,80.2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的大学生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的大学生表示有严重的社恐。只有12.2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社恐。

 

两个黄鹂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社会活动的基础,然而,却有8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让人不禁担心,这届孩子怎么了?

 

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口,有这么多的社交途径,良好的生活条件,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发的社恐呢?

 


01
87%的社恐,是真的社恐吗?

 


请大家稍微放下心,87%多的数据有一定的“水分”。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分析,很多认为自己有社恐的年轻人并不是真的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人是想要逃离自己社会角色所承担的社交压力和规则。也有一些人较为内向,害怕社交失败,厌恶在社交过程中的挫败感。

 

两个黄鹂


大部分的年轻人只是不喜欢社交,在“社恐”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后,很多年轻人将“社恐”当成了一个流行的标签挂在自己身上。

 

真正具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会在社交中感受到较为强烈的痛苦,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两个黄鹂


但无论是真正的病症,还是逃避社交,对于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轻者,不善与人沟通,回避社会责任,对生活质量、工作能力造成影响;严重的社恐很容易使人并发生理性的疾病,如心悸、高血压等,影响人的生存和健康。

 

02
社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社恐与生活环境、社交中不愉快的经历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儿童时期的社交障碍、社交能力缺失与“社恐”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如果孩子社交机会比较少,平时大多看书、玩游戏、看视频等,专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会厌恶“不必要”的人际交往。

 

两个黄鹂


物质条件丰富,精神世界也得到满足,人际交往对于孩子来说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尤其是没有相关的经历和共情,社交就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这也是很多孩子产生“社恐”的主要原因。

 

这其实是一种与真实社会脱节的表现,孩子自身的价值感和别人对他的价值感都很低,价值感低就容易产生自卑等其他的心理问题,一些心理学家也表示沉默寡言的孩子较容易受到校园霸凌。

 

此外,有些孩子较为敏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能注意到他人的情绪,过于注意他人的情绪会影响沟通的感受,导致社恐。

 

总体而言,遗传、社会环境、生长环境等都会造成孩子的“社恐”。

 

03
口才课程可以改变孩子的社恐吗?

 


真实的社会是人与人构成的,孩子不能局限于学校、家庭与网络构成的“信息茧房”之中。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恐”等交往问题呢,口才课程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社恐吗?

 

两个黄鹂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经在演讲中指出,孩子的发展要建立价值感,父母要帮助孩子构建他的社交能力:

 

通过抚养,赋予孩子语言表达力;

 

陪伴成长,带他进入各种“社会圈”;

 

谆谆教诲,指导孩子为人处世的准则。

 


李玫瑾教授建议父母需要做的,正是两个黄鹂一直赋予孩子的能力。

 

两个黄鹂,也有很多“社恐”的孩子,4至6岁的孩子尤其明显。站在陌生人面前,甚至站在同学面前也一句话说不出来,只能不停的捏着自己的衣角。

 

我们老师会给孩子创造较为“安全”的表达环境,不断的给予孩子鼓励,通过一些集体活动、一对一的沟通等不断加强孩子的信心,提高孩子的沟通技巧。通过两个黄鹂的实践课程、各项活动,与父母的协作,逐渐改变孩子的“社交困难”。

 

两个黄鹂


口才课程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表达技能以及对交往的态度和认知进行改变,最终帮助孩子进行快速的“社会化”,建立起对社会和自身较为全面、成熟的认知。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交往的重要性、规则和一些技能。

 

害羞或“社恐”在孩子中较为普遍,孩子不必都成为社交达人,但逃避社交,害怕与人的交往肯定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

 

不怕站在别人的目光下,不害怕当众发言,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学习,能更从容的面对人生,这才是孩子更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